省编办认真落实中宣部、文化部、中央编办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《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实施方案》,深入推进我省博物馆领域试点建设,创新公共服务手段和方式,着力构建主体多元、结构优化、特色鲜明、富有活力的博物馆体系,公共服务效能显著提升。一是做精展览,让历史“活起来”。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通过构建法人治理结构的建设,不断强化公益属性,从重“物”转为重“人”,深度挖掘历史,打造全国首个历史遗迹博物馆内的实景演出《报恩盛典》,成为南京文化旅游的新名片,真正做到让历史“活起来”。据统计,今年上半年接待观众游客30万人,比上年同期增长20%。二是做活文创,将博物馆“带回家”。徐州博物馆理事会确定了 “文化+创意+生活”的设计理念,促进“产、学、研”有效对接,打造“博苏堂”品牌,研发集观赏性、实用性、历史性和文化性于一体的特色文创产品,共计7大类500余种,真正让观众参观展览的同时将博物馆带回家。三是做响社教,文化传播“结硕果”。苏州博物馆通过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建设,扩大公众参与,充分激发科研院校和文博专家理事活力,走进学校、走进社区,先后举办社会教育活动220余场,文博论坛讲座71场、音乐会35场,真正做到“弘扬爱国主义、倡导科学精神、普及科学知识、传播优秀文化”。